曾经的“雪糕王者”钟薛高深陷舆论漩涡 踏实经营方能走出困境
近日,企查查信息显示,因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此前,该公司已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81.81万元。此前,话题“钟薛高售价从60元降到2.5元”也一度冲上热搜,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确实,在熟悉钟薛高雪糕的广大市民的记忆中,“贵”是钟薛高最醒目的标签,加上独特的口感、创新的营销手段和高端的市场定位,“雪糕刺客”“雪糕界的‘爱马仕’”名号应运而生,成为钟薛高雪糕备受争议的一点。
钟薛高雪糕另一个备受争议的一点则是用料问题,之前在网络上也引发了广泛质疑。犹记得在2022年,一段用打火机烧钟薛高雪糕疑似烧不化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有人认为钟薛高雪糕的固体含量高达40%,除了少部分配料本身含有水外,不添加另外的水,因此难以融化;也有人认为是添加了大量的复配乳化增稠剂调制才难以融化,但若食用过量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及肥胖问题。
可见如今的消费者的消费逐渐变得理性,大家更关注的是产品的性价比,短暂的追捧过后,钟薛高令人咋舌的定价、食品安全等脱离了市场导向后,人们望而却步,久而久之也就渐渐不再选择。
然而,钟薛高似乎并未沉下心来思考解决对策,而是采用特浓的营销方式企图让雪糕市场“起死回生”。笔者曾无意中看到钟薛高创始人多次公开发出“为什么有人觉得花20-30元喝一杯奶茶很正常,但是花十几元吃雪糕就不合适呢?”“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等惊人言论,网络平台上也出现各种吹捧推销钟薛高产品的推文、活动。但是这种营销味儿十足的方式却没能让钟薛高的风评好转,反而出现回落。
笔者认为,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一个新兴国产品牌如想挤进市场,离不开市场的真正需求导向、合理诚信的宣传营销以及货真价实的产品本质。任何不切实际的“高调”做法最终都可以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