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爆火背后的嬗变与挑战

人阅读
作者:卢丹婷

2月16日,OpenAi发布了首个可以由文本生成视频的Ai模型“Sora”。该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公众——尤其是影视行业从业者的关注,因为从同步放出的数个由Sora生成的视频中,Ai技术的进步已肉眼可见,如果是在大量短视频的信息流里突然看到,一时间甚至难以分辨“真伪”。随着时代的发展,Ai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进入各行各业,渗透进公众的日常生活。可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背后更有着不小的挑战。


随着智能机的普及、短视频平台的爆火,加之流量变现的时代红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视频来记录生活,或者做起了自媒体。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视频的拍摄门槛,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完成,但这并不代表拍摄手法、运镜思维以及后期剪辑等问题可以被一并解决,又或者说,大多数人都缺少将一个故事或一个片段通过视频完整呈现出来的能力。


然而Sora的出现却在某种意义上变相解决了这个问题。公众可以用文本生成自己想要的画面来辅助创作,又或是让Sora直接生成自己想要的内容,甚至一定程度上省略了后期编辑的步骤。在去年互联网大会的蚂蚁集团展区中,商家们就可以通过支付宝上的“创意海报Ai版”小程序,来体验创意海报的快速生成。而Sora的出现,似乎也让创意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


可事物的发展总是一把双刃剑,一件新事物的诞生,其背后充满着对未来期待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由问题带来的挑战。就以当前出现的Ai配音、Ai绘画等技术为例,在训练Ai时使用的大批量数据,在很多时候都没有得到数据原发布者的认可。而Ai作为人工智能,自然也缺少承担相关责任的主体。同时,也要加强相关监管,包括由该技术生成的视频是否有违伦理道德、在遇到纠纷时如何客观地鉴定相关视频等。比如之前曾应用于影视剧中的Ai换脸技术,就有将该技术应用于不雅视频的相关案例出现。此类技术出现的初衷应该是便利大众,一些超出“边界”的问题应该及时杜绝。


Sora作为Ai技术发展中的新突破,带来的既有机遇,更有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此类技术的日常化应用似乎也近在眼前。面对未来的未知,我们更应放平心态,审慎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