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后的“一带一动”与浙江力量
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这一话题也被首次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今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发展“新质生产力”,说到底就是要创新,要走高质量的发展路线。浙江作为全国经济大省,既有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引领在前,同时又具备着发展科技创新的丰沃土壤,想要在跟进主流发展脚步的同时奋勇争先,就一定要重视这发展的“一带”与“一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创新科技带动传统产业。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视,不代表就要彻底放弃传统产业,相反的,我们正是要利用科技创新,帮助传统产业往更加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比如浙江一直以来聚焦的数实结合技术,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在当前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此规划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同时不断优化硬件、升级软件,帮助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升级,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技术进步带动品质升级。谈到“新质生产力”一词,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关注到“新”,但这一词中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概念就是“生产力”。而生产力的进步,其最后的目标便是为了有助于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乘上这波科技发展的“加速度”。比如近年来不断发展进步的AI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可以让企业把更多的人力物力集中于专业的产品研发领域。同时还有无人驾驶、智慧物流等新技术,相信在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下,这些技术能够更快地进入“寻常百姓家”。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教育土壤带动人才成长。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万事在人。有人才能有创新的底色、才能激活创新的原动力。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了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因此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底层逻辑也应有所转变,未来将不再是“拼文凭”“拼学历”的竞争环境,而会更加注重个人的能力强弱与单领域、深层次的人才培养。对于我们个人,也应该及时转换“唯知识论”的固有思想,学习知识只是提升自我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相关知识运用起来,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与上限。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的工作重点,然而俗话说得好,“事在人为”。要想发展好“新质生产力”,就少不了对人才的吸收与培养,而这也与浙江今年的工作重心不谋而合,相信未来浙江依旧会发扬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大步迈进,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