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培训体系下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亟待探寻平衡
今年以来,接连发生医学规培生自杀事件,2月2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培生小吉(化名)被发现于租住房内烧炭自杀;2月24日凌晨,湖南省人民医院的25岁规培生曹丽萍,被发现在医生值班室内自杀;3月14日晚,一名麻醉科规培生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洗手间割颈自杀身亡,原因疑似是在规培协议上与医院产生矛盾;3月20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又一名22岁实习生烧炭自杀。
短短两个月多名年轻医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禁让大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产生质疑。为缓解医疗资源供需不足矛盾,规培医生往往会被医院要求参与完成大量的医疗工作,但对这部分人的成长和发展,医院又无法给足支撑,他们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渠道通常都没法给足保障。所以规培医生不仅工作强度大,还受到不少不公平协议条款的限制,长此以往他们的内心感到十分无助茫然。
回首过去的几年,类似的规培医生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他们本身学业任务就很繁重,在承担高强度的临床工作同时,还要处理好复杂的医患关系。这么多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解,确实会感到无助绝望,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医生们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职责,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常常被忽视。当下医院的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对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的支持和关爱是否足够?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
我们应当多倾听年轻医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从多个层面出发,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医院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年轻医生特别是规培生及实习生的关心关爱和科学管理,并提供更为合理的待遇保障,积极为他们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年轻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诊疗服务。同时,媒体和公众人物也应积极传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