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安慰剂:购买快乐的双刃剑

原创 浏览量
作者:俞丽璇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电商平台上的“好运喷雾”“骂醒恋爱脑”“树洞”等稀奇古怪的数字安慰剂持续热销。某电商平台一款“爱因斯坦的脑子”虚拟情绪产品,显示8万+人付款,24小时内65人购买,超5千回头客。购买这类产品的主力军大多是年轻人,认为购买快乐成本很低,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对数字安慰剂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在产品热销背后,这种以数字安慰剂调解情绪的方式存在忽视深层需求、掩盖心理问题、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忽视深层需求,个性定制缺失。数字安慰剂没有实物,也不提供使用前后的评估服务,大多以通用化的沟通交流等形式服务。虽然数字安慰剂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且价廉的情绪支持,但其不能针对使用者的独特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购买数字安慰剂获得短暂的快乐和情绪缓解,无法满足深层需求以解决导致情绪困扰的根本原因。

掩盖心理问题,阻碍健康疗愈。数字安慰剂为用户提供即时的情绪满足和心理慰藉,可能掩盖了更深层次的心理健康问题。数字安慰剂刺激体验者的多巴胺分泌,容易形成心理依赖,有成瘾隐患。长期依赖数字安慰剂,与现实脱离,会导致用户社交技能退化,加重孤独感和抑郁倾向。阻碍个人寻找更健康、持久的情绪管理方法。

质量良莠不齐,监管难覆盖。随着新型数字安慰剂不断被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上数字安慰剂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产品可能存在内容不良、侵犯隐私、误导用户等风险,对用户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用户在使用数字安慰剂过程中对自身权益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不足。同时,现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上数字安慰剂的发展,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恐引发新的风险和问题。

虽然数字安慰剂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情绪支持方式,其热销反映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但是产品开发者应融合专业的心理知识,提供定制化的情绪调节方案和心理支持,并通过用户的使用反馈优化产品。同时,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职责,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联合平台强化对产品内容和服务的审核和监督,确保“快乐”健康、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