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跑”跑什么?

原创
浏览量
作者:谭西涵、夏衍、卞新寅、周乐宁

在“村超”“村BA”持续火热之际,有一项乡村运动火了,那就是“村跑”。从江苏常熟开始,广西柳州、四川宜宾、湖南石门壶瓶山等地陆续举办了“村跑”比赛。一边跑步,一边还把乡村风光给看了,相比城市里的跑步,“村跑”的想象空间无疑要大很多。不禁要问,“村跑”为何如此火热?它有什么魅力能吸引众多跑友参与?“村跑”究竟能跑出什么?

是亲近自然的治愈感。“村在林中、林在景中、人在画中”,这句“村跑”的宣传语,简单明晰地表述了“村跑”的魅力所在,那就是亲近自然的治愈,在跑步之中,与乡村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在大自然环抱中参与比赛,感受风拂面颊,足以让每天被钢筋水泥锁包围的城市人群舒缓压力,放松心情。

是低门槛的参与方式。没有城市级马拉松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也没有“千里抽一”的中签难题,“跑道”就在乡村之间,低调内敛的“村跑”参与门槛很低。相比成绩,参与运动的快乐更值得纪念。

是乡村形象展示的舞台。如果说马拉松是城市的名片,将城市的人文、生态等地标景观串珠成链,那么“村跑”可以把乡村特色资源串联起来,规划赛道勾连村中美景,挑选时令农品装满选手完赛包,设计互动区域展现乡村生趣等,充分展现乡村风貌。

是乡村生活的新方式。在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较少的乡村,低门槛的“村跑”搭建起村民参与的舞台,丰富了他们的业务生活,在村与村的比赛中,增加了认同感和凝聚力。比如浙江宁海首届“村跑”、江西古“村跑”的主角,都是当地的村民。

是乡村旅游的流量密码。“村跑”兼具乡村旅游和运动健身双重性质,优质资源的整合,能够吸引更多跑步爱好者加入其中,而对村民来说,人流意味着客流,客流意味着增收,这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随着“村跑”持续“出圈”,如何更好地推动其完善和发展,也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用“细心”换“安心”。“村跑”的路线大多在田间地头,当我们奔跑在蜿蜒起伏的赛道上,感受沿途秀美风光的同时,要注意乡村道路的实际情况和村庄环境的复杂性,主办方也要全面强化赛道的组织保障,营造更加安全专业的比赛环境。

串“盆景”为“风景”。村跑的魅力在于游览特色路线、领略乡土气息,每一次的转弯都可能邂逅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许是一片盛开的花海,或许是一座古朴的石桥,又或许是一个忙碌的市集,诉说着村落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故事。发展“村跑”要避免“千跑一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结合当地风貌、资源、产业优势,挖掘不同线路个性主题,让大家在跑起来、动起来的过程中沉浸式领略乡村建设成果和农文旅亮点,把一个个“小盆景”连成一道道乡村振兴“好风景”。

变“跑进来”为“常过来”。对于乡村来说,村跑“出圈”只是第一步,如何抓住机遇,避免赛事热度昙花一现,让“村跑”的流量能真正转化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值得深入思考。想要“留住客”,还是要加强整体配套建设,结合休闲农业、精品民宿、乡村垂钓、网红打卡地等旅游新业态,全方位、多渠道激活拓展乡村旅游资源,全面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努力让市民、游客从“跑进来”到“留下来”再到“常过来”。

在绿水青山间奔跑,“村跑”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赛事,它串联起城乡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让我们在阡陌之间纵情奔跑,跑进自然、跑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