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经济如何发展才更向好?
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全国各地也积极响应体育精神,开办全民体育赛事活动,为住宿、餐饮、零售、旅游等产业发展带来了高额经济效益。7月郴州“林丹杯”羽毛球公开赛,当地借此机会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并为观赛游客发放景区门票、文旅消费券,持续放大了赛事经济“乘数效应”;张家口“168超级越野赛”,共吸引国内外1万多名越野跑爱好者参赛,赛事一周内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7000万元,并带动户外用品销售火爆;8月鄂伦春自治旗体育季活动,当地设置“紫苏专门饮 农投小厨房”摊位,不仅为参赛选手、教练员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更进一步刺激消费。可以说,赛事成为了促进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全民体育活动热度高,打下热度基础。无论是“村甲”“村超”还是巴黎奥运会,热度均居高不下,各地居民参赛、观赛的热情高涨,也愿意为体育消费买单。
旅游产业联动基础牢,提高城市形象。近两年各地特色旅游积极发展,尤其是县城旅游及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发展完善,为体育赛事与旅游、餐饮、零售行业的高效联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还能提高主办城市形象。
政策支持激励力度大,凸显积极诚意。全国多地对体育赛事的举办相当重视,例如郴州市文旅共发放了100万元文旅消费券,并推行政策保证所有参赛运动员享受门票免费优惠。在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诚意下,大众也更有动力为体育经济消费买单。
不过,在如火如荼的赛事下,若是过度营销赛事经济可能会透支大众体育热情。像是最近巴黎奥运会热度很高,似乎出现了各大商家利用奥运热度开启营销的情况,若一些城市借着这股风头在举办全民运动活动的过程中掺杂了过多的商业赞助、消费购物等,可能会引发大众反感,不利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再者,一些赛事尤其是大型赛事会衍生吉祥物或是赛事周边产品,当出现供不应求时,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钻空子”,借此机会制作假货,亦或真假参半,损害消费者权益。
因此,赛事经济若想正常、良性、向好发展,一方面需要在赛事购票、旅游消费、赛事周边等方面扎实保障游客的消费权益,最大化提升城市形象,打响城市品牌名号,莫让体育赛事期间的消费侵权行为降低城市口碑。另一方面,主办城市应当在体育赛事的举办上做好体育性与经济性的平衡,使消费者愿意为适当的体育消费买单,减少过量的商业化营销内容,专注体育赛事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