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社会组织“志愿彭友圈”的“她”力量


彭埠街道妇联顺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从解放妇联干部“手脚”,延长工作“手臂”的工作理念出发,把广大女性社会组织团结凝聚在妇联“枢纽”组织周围,以女性社会组织为纽带,发动家庭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充分彰显了“志愿彭友圈”的“她”力量。目前街道共有注册类女性社会组织32家,备案类女性社会组织180余家,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
围绕工作职能,规范化建立一批公益性女性社会组织,如王家井社区明德之家(市级巾帼文明岗)、铭扬公益(市社会组织3A等级)、汉潮公益(区级巾帼文明岗)、竹礼文化(区级巾帼文明岗)等,这些女性社会组织发动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文明劝导、家庭教育、国学文化传播、平安巡防、五水共治、垃圾分类、扶弱助残、便民服务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成为妇联职能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
通过选好苗子,培育骨干,建立一批特色化“草根”组织,如“普福妈妈故事会”“善德国学班”“骆骆老师公益小课堂”“梦青手绣工坊”等,让基层的志愿服务更具灵活性、针对性,从而更好凝聚巾帼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升居民满意度。
家庭志愿者队伍是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妇女儿童工作在基层扎根落实的基点和载体,也是有效推进社区妇女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依托家庭志愿行动、巾帼志愿行动催生一批,营造、创设志愿活动氛围,及时发现、引领、包装一批“妇”字号备案类社会组织;依托民政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社区“社工”+“义工”相结合模式,以社工的专业化服务为主导,义工的群体性服务为重要补充,积极培育本地家庭志愿者队伍,积极动员妇女、群众“加入身边组织、运用身边阵地、参加身边活动、关心身边人和事”,扩大了妇女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文字:街道妇联
编辑:栾晓慧
一审:张超
二审:褚潇
终审:沈丹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