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埠“20年20人”专题丨庄伟新:“村改居”华丽转身,开启幸福新篇

原创 彭埠街道
浏览量
图片

钱江潮音,奔竞向前。彭埠街道是整拆整建的典型区域,经历20年全域城市化推进,华丽转身,绽放出崭新的城市风貌。为此,彭埠街道联合杭州日报推出“20年20人”专题,走进一个个奋斗故事。


图片
图片

早上 7 点半,庄伟新吃完早餐后沿着红普路游道悠然地转了一圈,随后回到红五月嘉苑二区门口采购食材。他精心挑选了几个红彤彤的番茄,又购入了一斤鲜嫩的排骨,感慨道:“以往买菜很不方便,如今家门口就有菜市场,既新鲜又实惠。”


抬眼望去,小区门口大大小小的蔬果店、生鲜店足有十几家之多。这里除了能保障居民们的 “菜篮子” 供应之外,社区内还有各类餐饮店和奶茶店,充分满足了各个年龄段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长久以来,彭埠街道红五月社区始终秉持 “聚焦居民需求、协同多方共建、社区长效运营” 的主旨,致力于打造 “村改居” 型未来社区的样板,如今美好图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图片


图片

农居变未来社区

生活大变样

图片


“以前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啊,环境和现在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庄伟新感慨道。未拆迁之前,红五月还是“蔬菜大棚”,外来人口数量多,污水直排入河,又黑又臭,生活垃圾更是哪里空就扔哪里;而现在,小区环境整洁,周边配套好,地铁站就在附近,小区门口就是农贸市场,“可算是吃到城市化的红利了。”


而这一切,得来不易。为跟上城市化发展脚步,红五月自2007年起前后经历了4次拆迁、3次回迁,整体时间跨度较长。红五月共有15个居民小组、8000多名居民。庄伟新身为13组组长,深知责任重大,“我必须做好带头作用。”


庄伟新回忆道,当年为了做好居民思想工作、贯彻政府要求及精神,他们每日上门动员,开启“白加黑”的奋战模式,始终将“只要令下、一定攻下” 的彭埠铁军精神贯彻到底,确保回迁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图片


从2010年开始在外过渡,直到2021年初回迁安置到红五月嘉苑二区,庄伟新坦言,在外的十年,最想的还是自己的家和邻里,所以一分到房后他就立马着手装修事宜。

图片

去年,红五月社区还成功创建浙江省第七批未来社区,更是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老年社团根据居民爱好定期“上新”兴趣课程,托育中心有专业老师照顾孩子,哪天懒得做饭了就去社区食堂用餐,本地厨师烧本地菜,健康又清淡……庄伟新边说边乐,笑道:“一一举例就说不完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现在日子过得很满足了。”

图片


图片

共享“悦邻”生活

争做新典范

图片


说起红五月未来社区,在彭埠堪称翘楚。与杨柳郡围绕年轻人构建的“潮邻体系”不同,红五月以打造“旧改类社区的典型样板”为目标,致力于打造“村改居”型未来社区样板。


除了建成一个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幸福邻里坊,涵盖邻里中心、康养中心、托育中心等板块,充分考虑社区各年龄段群体的实际需要之外,红五月还有着自己独有的解题思路——延续了老一辈人坚韧、奋进、开放的优秀文化基底,围绕老街坊构建“友邻街坊”体系。

图片

比如,社区专门设立了老物件博物馆,展陈老底子的粮票、肉票、社员证等老物品。一件旧物,一段故事,凝结了居民们的宝贵记忆。“这些老物件也让年轻人了解老底子彭埠历史,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庄伟新说。

图片

“村改居”,变化的不只是环境与设施,更是生活理念的转变。庄伟新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很少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现在社区通过各种主题活动不断培养公共文化生活习惯,大家慢慢地也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我们还被评为了浙江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图片

从昔日农居到今日未来社区,老一辈优秀文化基底得以延续,新邻里体系蓬勃构建,每一位居民都是“悦邻”生活画卷的“执笔者”。可以预见的是,这幅幸福画卷还将不断延展,成为彭埠乃至更多地区未来社区建设的典范。





编辑:栾晓慧

一审:张超

二审:褚潇

终审:沈丹璐

图片


云雀融媒体

Copyright © 2016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64830号-1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

上城发布
上城发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