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红巷丨王家井社区:以“王家井”之名 探“最美红巷”治理新篇

开栏语
今年以来,为高标准落实上城区打造“最美红巷”标志性成果要求,彭埠街道锚定活力枢纽新地标定位,积极推进“最美红巷”,聚焦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公共安全三个维度打造一批实践场景,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系列标志性成果。现推出“社区风采展示”专栏,展现“最美红巷”特色做法及实践场景。


彭埠街道王家井社区聚焦基层治理“网格空化、力量弱化、责任泛化”等突出问题,不断深挖“王家井”三字文化在网格治理中的强大力量,在公共治理提升方面重点突破。围绕居民需求量大、涉及面广、高频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广党组织引领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场景,实现了撤村建居小区脱胎换骨的蜕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王”字夯实基础信息网
常住人口5936人、流动人口3073人、在册党员155人、流动党员81人,残疾人120人,这些基础数据王家井社区的网格员们早已铭记于心,不需要翻阅底册就能脱口而出,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
推动网格党组织实体化运作,精细统筹“1+3+N”网格力量配备,划分6个专属网格和细分40个微网格,122人智治队伍进行网格共同体的协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网格内党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积极吸纳在职在册党员、居民骨干以及志愿者等力量,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构架。同时,通过构建“党员入格 一网兜底”服务模式,结合不同群体特点,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主动将服务送上门,持续深入推进为民服务的精细化进程。2024年,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23条,上报各类问题隐患12起,化解纠纷矛盾7件,办结率达到99%以上。


以“家”字构建和谐邻里网
“‘一家亲’不仅仅是一个议事平台,也是一个网格宣传服务平台。很多时候,居民过来和网格员聊一聊,一些小矛盾、小纠纷就解决了。”王家井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安忠说。
针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通过把网格议事“搬”到家门口,让居民了解网格、主动参与网格议事。充分整合利用网格内合适空间与原有议事场所,建设“一家亲”网格议事“主阵地”,并结合“一月双会”常态化议事协商机制,革新“一家人”议事会规范化运行,增强党员群众集聚度和党组织服务半径可及度。明确由网格长牵头网格员、楼栋长、物业等力量形成“周周碰头会、月月分析会”,以大协同和小视角的方式商议网格内需要集中分析解决事项,目前,通过“‘一家人’议事会”的运行,顺利助推完成小区幸福食堂、外立面提升改造等民生实事8件。


以“井”字织密为民服务网
有效的社区志愿服务不仅能补足居民自治的空缺,还能够激发居民的志愿精神,形成社区居民争相为美好社区添砖加瓦的活跃氛围。“针对社区老龄占比、特殊群体较多,我们打造出了一批志愿型、共建型、矛调型等特色网格,并采取“红黄绿”分色网格管理模式,组织12支志愿服务队联系2130户房屋。”李安忠说。今年以来,开展走访联系52人次、志愿帮扶12个,持续深入推进为民服务的精细化进程。面向新就业群体,针对快递小哥服务末端在社区、服务半径跨社会的特点,推行“社区需要、小哥报到”“文明新风、小哥倡导”服务体系,推动快递小哥成为网格智治新的活力源和支撑点。如社区踊跃志愿服务队,已连续四年参加社区结对帮扶志愿活动,为特殊群体送上温暖和关爱。


下一步,社区继续挖掘“王”引领“好方向”、“家”传递“好声音”、“井”展现“好治理”的最美红巷网格智治新格局,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感。
文字:党建群团办公室 王家井社区
编辑:栾晓慧
一审:张超
二审:王鹏
终审:沈丹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