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湖而眠,来黄郛楼沉浸一场民国旧梦

原创 湖滨街道
浏览量

PINZHIHUBIN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属于它的古老街巷;每条街巷,都印刻着属于它的历史沧桑。大街小巷,刻画出城市的肌理和年轮,描绘出生机勃勃的画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郛楼↓↓

在静谧安逸的西子湖畔、南山路旁,有一座黄色院落。这处濒湖临街、围墙高耸、闹中取静的西式别墅,正是黄郛楼。

黄郛楼又名 “膺白楼”,建于1934年,坐西朝东,为两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庭院别墅,体积宽大,构筑精致,以奶黄色的墙体而独具特色。楼前楼后均有花园,院内假山重叠、池沼小巧、古木参天、曲径通幽。

黄郛楼是民国高官黄郛为夫人沈亦云所建的住所。建此楼时,黄郛正值政治失意,虽隐居在庾村享一时安宁,然则彼时国家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想完全赋闲脱身世事是不可能的。黄郛此时为妻子在西湖边建一处好居所,想来也是抱着日后夫妻二人能在此一方小天地里琴瑟和鸣的愿景。

此楼上下都有宽大阳台,凭栏远眺可望到西湖风景,身居闹市而独享一片安宁。沈亦云在日记中记载道,“膺白为我喜欢杭州西湖,且与庾村往来方便而建此屋; 我为膺白喜欢建筑,建筑是他最磨功夫之娱乐,而鼓励成此屋。 ”

在新中国成立后,黄郛楼作为大华饭店的分部,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格局,客厅内的彩色玻璃天窗、复古的家具、环绕式的楼梯,贵气的民国风扑面而来。

繁华落尽,归于不响。黄郛楼中共有12间客房,中正居、美龄居、亦云居……客房的名称皆有来头,配上每间房考究而各带新意的家居布局,仿佛穿梭时空,置身一场民国旧梦。

黄郛楼虽地处繁华,却独拥宁静。推开它考究的柚木大门,穿过天圆地方的过廊门拱,头顶的铜制油灯散发出微弱的黄光,一砖一瓦显露出深深的历史痕迹,一点一滴展现出民国记印,曾经的昼夜繁华、曾经的品味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