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清明 | 传承节日 追思先辈

原创 采荷街道
浏览量

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采荷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 “清明承韵” 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大家亲手制作青团、饺子,前往纪念馆瞻仰缅怀。居民们不仅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节日氛围,更在追思先辈中厚植家国情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携手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




江汀社区


1-1.jpg

清明将至,艾草飘香。为传承民俗文化、深化邻里情谊,4月2日上午,江汀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共建单位在采莺公园旁举办了一场“青团寄情睦邻暖心”清明节主题活动,为居民送上手工制作的清明团子,传递春日温情。

清明团子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的特色点心,承载着追思先人、祈福纳祥的文化内涵。活动当天,社区工作者与共建单位职工、居民志愿者提前到岗,现场为每位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准备了一盒装着4只豆沙口味的青团。“青团里包的不仅是馅料,更是社区大家庭的心意。”一位正在分装青团的志愿者笑着说道。

1-4.jpg

除了赠送青团,现场设置了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展台,通过发放倡议书的方式倡导绿色祭扫理念。共建单位还提供了医保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让居民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享受贴心服务。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既守护文化根脉,也搭建居民交流平台,让传统佳节成为联结邻里的文化纽带。”




双菱社区


2-3.jpg

在清明时节,风清景明,万物皆显勃勃生机。双菱社区菱巧手工坊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制作芹菜猪肉饺子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更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谊,为社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氛围。

活动当日,菱巧手工坊的成员们早早地来到现场,精心布置场地,摆放好桌椅、食材和制作工具。

上午九点,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手工坊的专业指导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让大家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随后,老师开始讲解芹菜猪肉饺子的制作方法,从食材的挑选、处理,到馅料的调制、面皮的擀制,再到最后的包制技巧,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居民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不时还提出一些问题,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

2-1.jpg

在老师的示范下,居民们纷纷挽起袖子,开始动手制作。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清洗芹菜、切菜,有的负责剁肉、调馅,有的则专注于擀面皮、包饺子。芹菜的清香与猪肉的鲜香混合在一起,弥漫在整个活动现场,让人垂涎欲滴。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居民们各展其长。有的手法娴熟,包出的饺子形状美观、大小均匀;有的老人则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包出的饺子独具特色,褶皱细腻。经过一番努力,一盘盘形状各异但饱含着大家心血的芹菜猪肉饺子终于新鲜出炉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口咬下去,芹菜的爽脆、猪肉的鲜嫩以及面皮的筋道在口中交融,美味在舌尖上散开,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制作和品尝饺子,活动中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大家分享了各自家庭在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故事,有的讲述了家族先辈的英勇事迹,有的回忆起儿时与家人一起扫墓、踏青的温馨场景。这些故事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大家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未来,双菱社区菱巧手工坊将继续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温馨。


绿茗社区


4月1日上午,在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来自采荷街道绿茗社区乐韵中心“荷·橄榄”退役老兵志愿者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缅怀革命先烈的纪念仪式。

IMG_6143_副本.jpg

清明祭英烈悼念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低沉而庄严的音乐,全体人员整齐列队,肃立在烈士墓前,奏唱国歌的旋律响起。退役老兵们迈着稳健的步伐,手捧花圈,缓缓走向烈士墓,将花圈庄重地敬献在墓前。整理挽联缎带、低头默哀,向烈士墓三鞠躬,在墓前献上一朵朵小白花,每一朵小白花都承载着人们对烈士的哀思与敬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怀念。

IMG_6178_副本.jpg

高奶奶探访父亲高致嵩烈士的环节成为最动人的场景。高奶奶(高碧英)现年87岁,是南京保卫战烈士高致嵩之女。在家人搀扶下伫立于父亲展板前,凝视着展出的戎装照片与淞沪会战铜制奖章,含泪诉说对父亲的思念。这一场景通过书信、讲解员讲述与展陈文物,完整呈现了高致嵩烈士从教师到抗日名将的传奇人生。

高致嵩烈士(1898-1937)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4旅旅长,1937年12月率部死守南京雨花台阵地。面对日军猛烈进攻,他率6000官兵与敌肉搏四昼夜,最终在弹尽粮绝时引爆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其壮烈牺牲被日军士兵记录为“周身弹片无数,右手犹握未掷出的手榴弹”。高奶奶出生仅7个月便与父亲永别,仅存的两件遗物——照片与奖章,成为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IMG_6154_副本.jpg

活动中,讲解员特别讲述高致嵩1937年与家人诀别的细节:他将妻儿送回广西老家时叮嘱妻子“若我牺牲,务必抚养儿女成人”,并亲吻襁褓中的女儿。这段尘封88年的家书内容,令在场者无不动容。高奶奶的探访不仅是个体记忆的延续,更通过烈士纪念馆的叙事场域,将私人情感升华为集体记忆的传承。

悼念结束后,退役军人们相聚、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己在退役后的生活点滴,有的说起了自己在社区做志愿者的经历,有的谈起了自己创业的艰辛与收获。聊着聊着,话题又回到了过去,鲁师傅一首铿锵有力的《咱当兵的人》,他说“虽然已经退役,但军人的本色永远不会褪去”,说话间眼中闪烁着光芒,声音中带着自豪。他们回忆起在军营里的点点滴滴,那些艰苦的训练、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这次在杭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不仅是一场对英烈的缅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传承。通过祭英烈、观书信展等活动,将英烈们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新凯苑社区


4-1.jpg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新凯苑社区举办“青”情相约,团聚美好时光活动。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积极参与。

活动场地上,整齐摆放着制作青团所需的糯米粉、豆沙馅、模具等材料。面点师傅在现场为居民们讲解青团的制作方法与技巧。从艾草的挑选与处理,到糯米粉与艾草汁的比例调配,再到包馅、塑形,师傅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并进行了标准示范。居民们认真聆听、仔细观摩,随后迫不及待地动手实践。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在制作过程中,居民们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自己的创意,遇到问题还主动向师傅和邻里请教。“很久没有这样和邻居们一起动手做传统美食了,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会了制作青团,还拉近了我们邻里之间的距离,真的很有意义。”居民王阿姨笑着说道。

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