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行动“以案释法”案例 | 小心!旅游打卡照可能泄露国家秘密
公民法治素养基准
《浙江省公民法治素养基准通识版(第一版)》基准五: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在守护人民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41条:了解国家安全、政治稳定、恐怖主义犯罪与社会秩序之间的法律关系。
《杭州市公民法治素养基准地方版(第一版)》基准五:刑法是制裁方式最严厉的一部法律,以“罪刑法定”和“罪责刑相适应”为原则,对犯罪和刑罚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守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43条:知道刑法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十种犯罪的主要类型。
(图源网络)
案件详情
何某是旅游爱好者,某日,他在网上结识一名境外人员,对方称,只要按照其要求拍摄打卡照就能在旅途中轻松赚钱。随后,何某依对方指示,乘坐轮渡对沿途军用设施进行拍摄,并将照片发给该境外人员,收受了报酬。经鉴定,何某刺探并非法提供的信息属于机密级事秘密。最终,何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一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九千元。
权利义务清单
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人紧密相连,“用社交网络来生活,用生活来维系社交网络”,正日益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在享受社交网络带来的身心愉悦与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络技术伪装身份,以“友善面孔”接近我国公民,以不易察觉的伪装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其他提示
如今,不论是游山玩水,还是日常工作生活,拍照已成为大家记录点滴的习惯,旅游打卡照、工作随拍充斥在我们的社交平台。但你可能想不到,无意中拍下的照片也会泄露国家秘密。像“旅游风景照”“实验加班照”“会议记录照”“军车偶遇照”等常见拍照情景,看似平常的镜头却可能会泄露军事地点、实验数据、会议内容、武器装备等涉密敏感信息。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时刻紧绷保密之弦,共筑保密防线,守护家国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