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青年·爱学习 | 当翻书声与心跳声同频,万物皆有旋律
【编者按】书籍是凝固的乐章,音乐是流动的诗行,一个在视网膜上投射光影,一个在耳膜间雕刻年轮,却同样将千万种人生折叠成你掌心的纹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闸们”想邀你聆听一场“纸页与音符的复调”,愿你在翻页的沙沙声与旋律的共振中,找到属于你的通感时刻。
致每个深夜读书的灵魂
阅读本就是场浪漫的量子纠缠
当文字频率与音乐节拍共振
那些沉睡在纸浆里的星辰
便会在我们的血管里重新点亮银河
所有孤独都有了和声
Track 1
《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留学归国经历为主线,讽刺了婚姻与知识分子的虚伪困境,揭示了人性中渴望与幻灭交织的永恒困境,而林宥嘉的《说谎》以“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的歌词,暗合方鸿渐在爱情与生活中不断自欺欺人的荒诞感,歌曲的压抑情绪与书中黑色幽默形成张力。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钱钟书《围城》
视频提供:张姚玲
Track 2
《惶然录》与《什么都没有》都以虚无与荒诞为内核。佩索阿以公司职员的日常琐碎为切口,记录了对生活的疏离与自我解构,书中反复强调的“单调产生的快乐”“生活的失眠感”,揭示了在“什么都没有”的重复中,人如何通过自我观察与想象赋予生活意义。正如歌曲中唱到“假装我很怀旧”,以表面的“空”映射内心的“满”。用零碎的小细节把“空虚”变成一面镜子,照出人心里藏着的热闹和孤独。
“每一天都是特定的一天,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另外的一天与之相似。只有在心灵中,才会有绝对的同一(尽管是一种虚假的同一),使很多事物与很多事物相类聚并且被简化。”
费尔南多·佩索阿《惶然录》
音频提供:刘米松
Track 3
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渴望成为“守望者”,保护孩子们不掉入成人世界的虚伪与复杂,这种对纯真的守护与《你曾是少年》中“许多年前,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所表达的青春纯粹不谋而合。无论是霍尔顿的叛逆,还是歌曲中对“奔跑起来像一道春天闪电”的追忆,都在提醒我们:青春虽短暂,但那份对梦想和纯真的执着,永远值得铭记。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音频提供:李姝涵
Track 4
王菲的《红豆》中“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呼应王安忆《红豆生南国》小说中香港、上海、福建三地交错的叙事。阿梁在香港的都市霓虹中翻译唐诗,却在“红豆生南国”的句子里窥见自己被割裂的根系,正如《红豆》的旋律在温柔中透出宿命感,繁华易逝,但相思如豆,硬核般硌在命运肌理中。
“他想起红豆的又一个称谓,相思豆,心中一惊。他的恩欠,他的愧受,他的困囚,他的原罪,他的蛊惑,忽得一个名字,这名字就叫相思。”
王安忆《红豆生南国》
音频提供:李秀敏
Track 5
《城南旧事》从孩子视角出发,讲述成长中经历的离别故事,以懵懂好奇旁观成人世界悲欢离合。音乐《离别开出花》同样以离别为主题,描绘青春成长历程,传达对离别与重逢、失落与希望的感悟,鼓励人们勇敢追梦。二者都围绕离别展开,文字与旋律相互呼应,让大家在感受离别之痛时,也能领悟到离别背后的力量与美好,获得心灵慰藉与成长启示。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林海音《城南旧事》
音频提供:吴格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