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130次“热血奔赴”!杭州一司机完成最特殊的“生命快递”

原创 采荷街道、杭州新闻
浏览量

今天,杭州市水上运动中心职工徐培川在杭州某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完成捐献,251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体内缓缓流出。他成为浙江省第1195例、杭州市第373例、上城区第6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位坚持献血22年、累计献血量超5万毫升的48岁货运司机,以第130次特殊的“献血”方式完成人生中又一次“生命接力”,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珍贵的“生命种子”。

从“热血司机”到“生命使者”:

一场延续22年的生命承诺

“既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就做好了随时捐献的准备。”接到上城区红十字会的通知时,徐培川语气平静而坚定。自2003年首次献血至今,他的献血证已攒下厚厚一摞:全血、成分血、造血干细胞……50700毫升的献血总量,相当于十余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总和。

鲜为人知的是,这条献血路的起点,恰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2002年末,徐培川的爷爷和父亲同时患病,刚转行的他经济拮据,靠着社会援助才渡过难关。“有机会,我一定要回报社会!”这份感恩之心,成为他坚持献血的初心。
转行做再生资源回收时,他在报纸上读到“献血能救命”,便蹬着三轮车直奔血站。“血液能帮人,就是好事。”朴素的信念支撑他在跑货运的颠簸岁月里,将献血变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
亲人的离世更坚定了他的决心。早年家人因白血病未能匹配到供体而逝世,这成为他多年的心结。2018年,他在温州献血时看到造血干细胞宣传,当即留取8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匹配概率虽低,但多一个人加入,患者就多一分希望!”沉睡七年的“生命种子”终于苏醒,为一个陌生生命重启曙光。

从“风雨兼程”到“静待花开”:

一场跨越血缘的生命奔赴

4月18日,徐培川入院注射动员剂。面对密集的工作安排,他原担心无法协调时间,但单位领导不仅全力支持,还协调同事分担任务。“捐献是大事,必须保证最佳状态!”他说。

然而抉择背后亦有挣扎:3月初老父亲住院需照料,姐姐特地从温州赶来帮忙。家人起初忧心忡忡,上城区红十字会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沟通,并请三位捐献者“现身说法”——律师次日复工、体育老师两天后带训、年轻母亲含泪说:“多一个孩子喊我‘救命妈妈’,值了!”——最终打消了家属顾虑。
捐献前,他每天步行数公里调整状态。“匹配成功像中彩票,能帮就帮!”他憨厚笑道。病床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朗读患者家属感谢信时,这个沉默寡言的男人红了眼眶:“愿他(她)康复后多做善事,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从“言传身教”到“生命课堂”:

一位父亲的无声答卷

为弥补年少失学的遗憾,2019年起他踏上成人自考之路。跑长途时总揣着复习资料,休息间隙背诵考点,最终圆梦学历证书。“以前只会说教,现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知识改变命运!”两个儿子目睹父亲执着的身影,如今也成了献血站的常客。

他的奉献精神浸润着整个家庭:妻子14年献血8000毫升,两个儿子从小见证血袋送往急救室的场景。“每次看到血袋被送走,就觉得人生特别踏实。”今年1月至今,他7次捐献成分血,更笑称要践行杭州献血口号“血脉相连、热辣滚烫”,“争取做个‘滚烫’老爸!”
随着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跨越千里送达患者体内,徐培川暂别方向盘,开启了新的生命旅程。“只要有需要,再捐一次又何妨?”他的眼神坚毅如初。在上城区,已有62位如他般的平凡人用大爱点亮生命星河,让人道博爱之光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