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湾共富街区"乐荷食光"——家门口的邻里客厅
在凯旋路荷湾共富街区,一方亮着暖灯的“乐荷食光邻里食堂”,正以365天不间断的烟火气与人文关怀,重构着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食堂占地约200平方,设有80个餐位,这里不仅是解决一日三餐的民生工程,更成为了承载社区温度的共同记忆空间。
三餐升级:从“家门口食堂”到“共享厨房”
清晨六点,片儿川的热气裹着葱煎包的焦香唤醒街区。透过明厨亮灶的玻璃幕墙,可见传统杭帮菜与西式轻食的和谐共生——东坡肉在砂锅里咕嘟作响时,隔壁档口的咖啡机正研磨着现磨咖啡。最受居民欢迎的当属“代炒服务”,居民自带食材支付不足10元加工费,就能收获少油少盐的定制家味。“师傅做的小炒肉比自家做的还香!”方阿姨举着打包盒笑道。
智慧餐台前,老人或刷卡、或刷脸完成支付,系统自动识别年龄给予折扣。后厨物联网监测屏上,消毒柜温度、冷藏室数据实时跳动,48小时留样柜默默守护着“舌尖安全”。据悉,该食堂日均接待居民超500人次,已为困难家庭提供1200次送餐上门服务。
四季温情:小食堂变身社区“幸福共同体”
除夕夜的暖光灯下,外卖骑手李师傅工作服上的冰霜在接过“骑士套餐”时渐渐消融。这份9.9元的一荤两素,连同全年送出的1.5万杯凉茶,让城市守护者感受到家的温度。每月举办的集体生日会上,徐奶奶在邻里祝福中吹灭蜡烛:“孩子们越洋视频看到这场面,说比在家过年还热闹。”
这里不仅有小哥套餐,还有长者福利:90岁以上5折、80-89岁7折、60-79岁8折,更有残疾人、退役军人7折优惠。“这里很方便,也很实惠,我几乎每天都来”来这里就餐的残疾人小王正在这里用餐。
四季流转的空间里,清明做青团、端午包粽子已成固定节目。插花课上的馥郁芬芳、烘焙课堂的甜蜜气息,让长桌上的面粉与花瓣共同书写着社区故事。开业至今已举办百余场活动,吸引近万人次参与,这里俨然成为社区邻里会客厅。
“当大家把食堂当自家厨房,当独居长者在这里找到‘家人’,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主理人张智青表示。随着现代社区建设的推进,这座飘着饭香的共富单元,正以最朴素的柴米油盐,烹煮出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治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