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南星共治荟④ | 民情卡上的温度: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守护
原创
南星街道
浏览量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新的发展背景对社会治理体系提出更新更高要求,上城区南星街道深化构建“一呼百应”基层治理体系,通过“即呼联应、未呼先应、有呼快应”三大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入微,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样本。乐活南星特开设《一呼百应·南星共治荟专栏》,生动展现南星街道各社区网格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枫桥经验。
“小王,我的药……怕是撑不过今天了。” 4月25日上午9点左右,玉皇山社区01网格网格长小王的电话里传来章珠凤老人微颤的声音。这位住山南人家在6幢2单元301室的79岁老人,左腿骨癌的疼痛日日如影随形,此刻更被药瓶见底的无助沉沉压住。
那张印着社区电话的民情联系卡,静静贴在老人床头,成了她连接世界的微光。此刻小王推门而入,只见老人枯瘦的手吃力地撑在助行器上,艰难地站立在门边,医保卡、空药盒、几张纸币早已整整齐齐摆好,无声诉说着焦灼的等待。小王心一紧,攥紧这些物件转身便骑上电瓶车,奔向馒头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脚步急切。很快,小王就拿回来了维系安宁的口服药和救命的止痛剂,将带着体温的药袋重新递回老人掌心时,老人发颤的双手紧紧包裹住小王的手:“小王啊……真是多亏有你在啊。”
社区网格员用脚步织就的网,兜住的何止是药品?那是独居老人被病痛围困时唯一可攀附的绳索,是城市冰冷楼宇间默默流淌的人间暖流——于无声处,它稳稳托住了生命脆弱却珍贵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