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星街道探索网格志愿积分兑换,激活社区自治新动能
为破解社会基层治理力量不足、居民参与度有待提升等难题,激发社区自治内生动力,南星街道积极探索,将“网格志愿者积分兑换”纳入街道“益星荟志愿服务体系”。该机制以志愿服务量化赋分为核心,以多元兑换为激励杠杆,有效盘活了社区治理资源,显著提升了治理效能,现将主要做法与成效总结如下:
1 主要做法:系统构建,闭环运行
1.科学量化赋分,让付出“看得见”
制定《网格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对参与治安巡逻、环境整治、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关爱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明确赋分标准。如:参与平安巡防1次积5分,成功调解邻里纠纷一次最高可积10分,参与法律援助服务积20分等。建立线上“积分银行”平台与线下《志愿者服务手册》双轨记录模式,确保每一次服务及时、准确、透明记录。
2. 搭建多元兑换平台,让回馈“有温度”
设立“爱心资源池”,整合多方资源。
1.物质兑换:链接辖区爱心超市、便利店、药店、理发店等商户资源,提供米面油、日用品、折扣券等实物兑换。
2.服务兑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食堂、便民维修点等,提供免费体检、理发、家电维修、助餐优惠等服务兑换。
3.精神激励:设立“星级志愿者”评定,定期公布积分排行榜,授予荣誉称号,优先推荐参评各级先进,增强荣誉感和归属感。
3.规范运行管理,让机制“可持续”
1.组织领导:成立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委、居委会、物业、驻区单位、商户代表、志愿者骨干组成的积分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则制定、积分审核、资源协调与争议处理。
2.透明公开:积分获取、使用规则、兑换目录、资源池情况全部公开公示,定期在社区公告栏及线上平台发布积分明细与兑换情况,接受全体居民监督。
3.动态优化:建立季度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志愿者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持续优化赋分标准、兑换内容和管理流程。
2.取得成效:多方共赢,治理增效
1.志愿队伍日益壮大,服务架构持续优化。分机制极大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机制运行一年来,注册志愿者人数明显增长。覆盖群体更广,除原有的退休党员、热心阿姨外,吸引了大批在职中青年、个体工商户、新业态从业者加入,队伍结构更趋多元合理。
2.多元参与广泛深入,协同效能显著增强。志愿者成为网格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和“好帮手”。治安巡逻频次提升50%,安全隐患上报更及时;环境整治参与度提高,卫生死角显著减少;邻里纠纷在萌芽阶段得到更多志愿者介入调解,社区12345热线投诉量下降明显。居民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
3.社区资源有效盘活,共建共享格局形成。积分兑换机制成功撬动辖区内各类社会资源。多家商户、驻区单位主动加入“爱心资源池”,提供折扣商品或免费服务。这不仅为志愿者提供了实在回馈,也为商户带来了客流与口碑,形成了“服务社区-获得积分-兑换支持-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社区凝聚力空前提升。
4.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文明风尚深入人心。通过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共享积分成果,居民间的互动交流显著增多。以前见面点个头,现在一起巡逻、搞卫生,帮邻居调解矛盾,感情深了,小区更像一个大家庭了!积分机制引导居民向上向善,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3.经验启示:持续深化,赋能未来
网格志愿者积分兑换机制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
1.精准激励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将无形的志愿服务转化为可量化、可感知、可兑换的积分,是对志愿者付出的实质性尊重和价值认可,是持续吸引和留住志愿者的核心驱动力。
2.资源整合是实现长效运行的保障。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广泛链接辖区内外部资源,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兑换支持体系,避免单一依赖行政投入。
3.公平公正是机制生命力的基石。透明的规则、严格的记录、公开的监督是确保机制公信力、赢得居民信任的根本。任何操作不透明、兑换不公平都可能使机制功亏一篑。
4.数字赋能是提升效率的支撑。线上积分管理平台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记录、审核、查询、兑换的效率和便捷性,为机制的推广和深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望未来,南星街道将持续深化积分兑换机制内涵:
1.积极拓展积分应用场景。探索积分与社区公共空间预约、停车优惠、子女社区实践评价等更多权益挂钩。
2.提升积分“含金量”。引入更优质的社会服务资源,探索与辖区外优质商家、教育机构等合作,丰富兑换选项。
3.探索“时间银行”模式。研究低龄健康老人服务高龄老人,以服务换未来服务的可持续互助模式,增强社区自我服务能力。
4.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利用积分大数据分析居民需求热点、服务偏好,为精准化、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小积分,蕴含大能量。南星街道首创的网格志愿者积分兑换机制,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的难题,点燃了居民自治热情,盘活了社区资源,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我们将持续探索、完善、深化这一机制,使其成为提升街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强大引擎,让“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美好愿景在基层得到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