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丨办案精准,反诈迅捷!这位“科班出身”的女警不一般

原创 区公安分局
浏览量

内蒙古草原,三月春寒料峭。

一辆轿车在茫茫牧区间颠簸前行,车窗外是望不到边的枯黄草场与低垂的天空。车内的女民警目光沉静,手中紧握着案卷材料,指尖因低温微微发红。

图片

她已经连续奔波数小时,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但她没有放缓速度——每多一分钟,诈骗受害人的希望就流失一分。

“就在前面。”她轻声对同事说,语气却不容置疑,“这一趟,必须找到人。”

她是高洋,笕桥派出所民警,是群众口中“较真又温暖”的高警官。在打击犯罪这条路上,她始终以步履丈量正义,以初心守护平安。

图片

法治初心:她是“较真”的法律人

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高洋,会觉得她温和谦逊、说话不急不缓,很难将她与“千里追捕”“突击审查”这样的词联系起来。但她用实力证明:真正的执法者,靠的不是嗓门,是专业。

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的她,善于从繁复的案卷中捕捉关键细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的不只是办案流程,更是她对每一起案件的深度思考。

“让每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说。

图片

在办理一起诈骗案中,她带领办案组远赴内蒙古,在信号微弱的牧区穿梭5天,日均行车300公里完成12份关键笔录。“高洋做事特别认真。”和她一起办案的同事说,“在草原上追查线索,条件那么艰苦,她从来没抱怨过。”“看材料特别仔细,总能发现关键问题。”一位当地老民警也感叹:“女民警带队来这么偏的地方办案还是头一次见,巾帼不让须眉,真不简单!”

图片

△高洋和同事在内蒙古出差,日均行车300公里,有白天有黑夜

反诈攻坚:用专业守护百姓“钱袋子”

高洋特有的细致与韧性,成了反诈攻坚的“软实力”。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专业能力投入到每一起案件的侦办中。

图片

2024年底,辖区发生一起重大案件,高洋连夜随队跨省执行任务。由于该案涉案账户结构复杂、资金流向多元,追赃工作面临多重程序性挑战。作为主心骨的她,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自身善于沟通、精于研判的优势,与专案组成员紧密配合,多方协调金融机构与相关单位,连续奋战小时,最终圆满完成任务,为受害人挽回了全额99万元的经济损失。 

图片

△高洋在外省开展追赃工作

“说真的,受害人资金到账的那一刻,我感到比自己账户进账还高兴!”高洋说。 

角色转换:从“破案者”到“守门人”

今年5月,高洋从案件办理队转岗到反诈办公室成为了一名“反诈人”。对她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开始。因为她深知,反诈不像破案,要重在“发案前的拦截”。她迅速学习话术解析、资金拦截、预警机制,很快成为了“多面手”。

不论金额大小,高洋面对每一个预警对象都尽心尽力,仔细耐心与犯罪嫌疑人“隔空过招”。“办案是为群众挽回损失,反诈是帮群众守住钱财。”高洋说,“虽然工作方式不同,但我自己守护人民群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图片

今年8月,她接到一冒充电商客服的高危诈骗预警,当事人陈阿姨电话始终占线。情况紧急,高洋果断申请保护性止付,并多方联系其亲属,最终在转账的前一刻,成功关闭了骗子的屏幕共享,保住了陈阿姨770万元养老钱。事后,高洋对陈阿姨开展了针对性的反诈宣传,并普及了老年人常遭遇的诈骗类型。

图片

△高洋向陈阿姨开展反诈宣传

从千里追捕的刑侦一线,到分秒必争的反诈前沿;从细致入微的案件研判,到温暖坚定的预警劝阻——她始终行走在正义的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高洋用认真和坚持,书写着不平凡的从警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