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淋巴瘤 ,从关注身体信号开始
世界淋巴瘤宣传日科普
每年的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设立这一宣传日,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提高公众对它的重视,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就医、科学治疗。
淋巴瘤是源自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系统是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全身。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发病人群从儿童到老年人都有可能。好消息是:随着医学进步,淋巴瘤已成为治疗效果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关键就在于能否及早识别并接受规范治疗。
如何发现淋巴瘤的“警示信号”
淋巴瘤的症状往往隐匿,但身体会给出一些提醒:
淋巴结肿大
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处出现肿块,质地较硬、无压痛,逐渐增大且不消退。
三大典型症状
不明原因的发热(尤其是低热)、夜间出汗明显、体重在半年内下降超过10%。
全身表现
持续乏力、皮肤瘙痒、反复感染。
消化或呼吸症状
纵隔或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时,可能导致胸闷、气促、腹胀或肠道不适。
肝脾肿大
导致上腹部隐痛或饱胀感。
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淋巴瘤,但如果长期存在或逐渐加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虽然目前还没有特效的预防方法,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风险:
增强免疫力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熬夜,适量运动,提升身体抵抗力。
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果、谷物、鱼类,减少高脂肪、油炸、腌制和烧烤食品。
远离危险因素
避免长期接触农药、苯、甲醛等化学物质,注意防护。
控制感染
积极治疗慢性感染,如乙肝、丙肝、幽门螺杆菌,减少对免疫系统的长期刺激。
合理用药
避免滥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遵医嘱科学治疗慢性病。
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压力和精神紧张也可能削弱免疫功能。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尽快前往血液科或肿瘤科就诊,必要时行血常规、影像学检查或淋巴结活检:
1.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持续肿大,超过2周不消退;
2.现发热、盗汗、体重明显下降等典型症状;
3.长期乏力、皮肤瘙痒、食欲不振,伴随肝脾肿大;
4.医生体检发现血象异常或影像学可疑病灶。
5.早一步检查,就多一份安心;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化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愈率。
温馨提醒
淋巴瘤并不可怕,很多类型的治愈率在恶性肿瘤中名列前茅。对普通公众而言,最重要的是警惕身体异常、尽早就医。定期体检、积极配合医生,是守护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