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织锦映千年 银饰流光润匠心——钱运社区午间课堂解锁非遗手工新体
“原来织锦的每一根线都有讲究,把千年工艺做成冰箱贴,贴在自家冰箱上,每天看都觉得雅致!” 刚完成织锦冰箱贴制作的楼宇白领李女士,捧着缀有苗银流苏的成品,忍不住和身边同伴分享喜悦。近日,为持续优化辖区营商环境,丰富白领群体的业余生活,钱运社区午间课堂开展“指尖织锦绣”手工制作活动,将千年织锦工艺与日常小物结合,让白领们在一针一线间放松身心,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化社区“为企服务”的暖心举措。
活动开始前,社区工作人员早已将制作材料整齐摆放至桌面:裁剪好的米色织锦底布上,提前印好了简约的牡丹、云纹等东方传统纹样轮廓,旁边分类放着五颜六色的丝线、小巧的绣花针、卷边器,还有最具特色的苗银流苏配件—— 每一根流苏都由3片小巧的苗银饰片串联而成,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织锦工艺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今天我们做的冰箱贴,就是把传统织锦的‘挑花’技法简化,让大家轻松上手。” 非遗手作老师手持样品,先向白领们讲解织锦的历史渊源,再放大演示基本针法:“大家先从轮廓线开始,用同色系丝线固定纹路,注意线的松紧度要均匀,这样成品才平整。”
讲解结束后,白领们纷纷拿起针线动手尝试。刚开始,不少人因不熟悉针法,出现丝线打结、纹路错位的情况,老师和志愿者立刻上前一对一指导:“您看,针从底布的这个小孔穿上来,再从旁边的孔下去,像这样慢慢挑,花纹就出来了。” 白领张女士是第一次接触织锦工艺,手指略显笨拙,志愿者便坐在她身边,手把手教她,还帮她调整丝线的张力。随着时间推移,桌面的织锦底布上渐渐绽放出形态各异的图案:有的白领选择用淡雅的青蓝色线勾勒云纹,有的则用明艳的朱红色线绣出牡丹,还有人别出心裁地在边缘加绣了小巧的几何纹样,融入自己的创意。
最让人期待的环节,是装配苗银流苏。当白领们完成织锦部分,老师便演示如何将织锦片固定在冰箱贴底座上,再用热熔胶将苗银流苏粘在底部边缘。大家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弄坏精致的苗银饰片。“这个苗银流苏一加上,感觉整个冰箱贴都活了,既有非遗的厚重感,又不失日常的灵动。”白领王女士激动地说道。
短短一个小时的午间时光,原本空白的织锦底布,变成了一个个兼具文化感与实用性的冰箱贴。活动结束时,白领们纷纷举起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不少人表示,午间课堂手工活动利用午间时间不仅让他们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还能静下心来感受传统文化,身心都得到了放松。钱运社区负责人表示,此次织锦冰箱贴手工活动,是社区深化“为企服务”的一次创新尝试,未来还将结合白领需求,推出更多融合非遗文化、轻松有趣的午间课堂,让楼宇白领在繁忙工作之余,能就近享受文化滋养,感受社区的温暖与关怀。